您好,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!老站,搜索引擎当天收录,欢迎发信息
免费发信息
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> 景德镇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景德镇记忆│御窑景巷之里弄介绍

2019/5/28 14:07:12发布308次查看

御窑景巷之里弄介绍: 前段时间电影老炮儿一上映,把冒着热气儿的里弄文化又一次端上桌面呈现在大家的眼前。这是一种文化,沉稳有经历有见解,是某一群人的领头人,生活在里弄里,做着平头老百姓,却整天嚷嚷,这破世道。
自古以来,只有走进景德镇的里弄,才能真实地触摸到这座城市的脉搏,感受它独有的那些与历史有关的故事。这些里弄遍布重要历史遗迹,仿佛一幅幅景德镇传统制瓷手工业生产、水运商贸、居住街巷的生活画卷,呈现在眼前。
说到这里,不得不让人想起景德镇以前的草鞋码头、太平巷、中渡口…现在这里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三年前,这里是荒寂了一阵的民宅区。除了几户老居民,地段尚存着数座保留的古老建筑,以及数条业已沿革数百年的历史街巷的名号与脉络。
御窑景巷的建设没有走大拆大建的老路,而是以保护性修缮为主、复建新建为补充,保护并恢复整个片区的历史风貌。
御窑景巷全长1.1公里,从南至北串联起22条巷弄,文化积淀和人文元素丰厚。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基本完整,文物古迹相对密集,现存有明、清古民居和大量历史建筑。
候家弄 东至罗家坦,西至中山北路东侧,弄长140米,宽1.3米,相传元代有几户有权势侯姓人家居住,故名侯家弄。
低头弄 东至罗家坦,西至中山北路东侧,弄长100米,宽2米,弄形成于宋,明末有陈氏抚台住此,在弄口建一青石门坊,较低矮,骑马来拜访抚台的,进弄都要低头,故名低头弄。该弄11号为明代住宅建筑,为市文物保护单位;3号为明代住宅,5号为清代罗姓柴行(又名“罗氏宗祠”)。
龙船弄 东至中华北路200号,西至中山北路333号,弄长160米,宽1.6米,宋初形成巷。昔日弄东端有五王庙,供华光菩萨,传说神佑烧瓷即成器。对面有一小庙名神龙庙,内供一龙头。旧时每逢元宵节,居民抬龙头出灯,常经此弄,又因弄狭长似龙船,故得名。
朝阳巷 东至朝阳巷横弄,西经中山北路至昌江河岸,弄长160米,宽1.4米。民国九年浮梁豪绅张佩贤在此巷建一大片房屋,门向东南开,阳光充足,门坊上书“朝阳门”三字,故名朝阳巷。
北乡公所 朝阳巷21号,市重要历史建筑,据说是昔日景德镇以北蛟潭、经公桥等地居民聚集议事之所,后来也用于办学,又名“北斗书院”。
太平巷 西至中山北路,巷长155米,宽7米。清代,此地有天主堂和圣母堂,故名圣洁巷,1933年扩建马路,因路侧棺材店较多,为图吉利,取名太平巷。后又复称“圣节巷”,直至1954年恢复“太平巷”巷名。27号为晚清民国时期何杰一“洋油行”。
以太平巷为中心,南起龙船弄,北至蔑丝弄,面积为2.05公顷的区域,我市考古学家称之为“太平巷历史文化街区”,传统风貌以上建筑占街区总面积的71%,是传统特色商铺与多元宗教文化交融的特色街区,具有丰富的历史遗存、连续的历史街巷以及相对保存完好的民居聚落。
宏康南货铺 面阔8米,进深12米,面积约96平方米,三层砖木结构,有一个明瓦采光天井,正立面外墙有西式风格。民国时期安徽黟县的胡氏将此作为店铺,经营南货。
下姚家弄 东至中华北路,西至中山北路,中段向北有一段弄只通弄底,成t形,弄长190米,宽1.6米。明代有姚姓商人在街口开设米店,故名姚家弄。为与里市渡附近的姚家弄区别,故称下姚家弄。16号为晚清民国时期何杰一“洋油行”老板住宅(南通太平巷27号店铺)。
石狮埠上弄 西至中山北路407——409号,东至弄底。弄长22米,宽1.2米。此巷元初形成,当时为瓷器商埠,以销售瓷狮为主,巷口有石门楼,上刻石狮埠三字,门头前置石狮一对,故称石狮埠。
上当铺弄 西至中山北路417号,东端向北拐通玉字巷,弄长120米,宽1.4米。明初,此处开一当铺,故名当铺弄。弄内有多户民国纸马店老板住宅。
大顺布店 晚清民国时期,一个徽商在此经营布店。
玉字巷 西至中山北路,东环绕市第十六小学围墙向北与篾丝上弄相连,南至上当铺弄,巷长120米,宽1.6米。该巷形成于宋代,因三条横弄与直弄相交,形如玉字,故得名。2号为市文物保护单位——曾是晚清民国时期徽商大顺布店老板住宅,还有2号通往店铺的天桥青石墩遗迹和部分大顺布店的栈房遗存。
篾丝上弄 西至中山北路,向东延伸,中段有两个直角弯,至第十六小学大门口分成两条弄,南至中华北路,北至童关栅门,弄长200米,宽1.4米。宋末因霍姓在此开篾丝店,故名篾丝弄,又名霍家弄。14号曾是民国时期消防组织“水龙会”所在地。
求知弄东至童关栅门,西至中山北路东侧。弄长180米,宽1.6米。弄东端原有一小庙人称观音庙,还有一石板桥是通观音阁的必经之路,称观音桥。解放前人们在此烧香求子,故名求子巷,后又改求子弄,1973年改名为求知弄。昔日弄中1号建有青阳会馆(蓉城书院),开设过猪行、米店和饭店,现为居民住房。30号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明代民居。
大弄口 西至中山北路,向东延伸又向北转接上江家弄。弄长200米,宽1.8米,宋形成弄巷,因弄口较宽,名大弄口。弄内曾有民国波阳人程、黄、吴姓猪行。5号为民国汪姓机米行(西通棋杆弄)。
旗杆弄 西通中山北路,东至弄底。弄长85米,宽1.5米。弄形成于宋,因靠近里市渡口,昔日弄口竖一旗杆标示渡口,故得名。
上江家弄 东至徐家街西侧,西至中山北路491号,南通大弄口。弄长80米,宽1.4米。宋末,江氏家族居此。明形成弄巷,明清两代此处均为闹市区,名江家弄。内有5、13号市重要历史建筑明代住宅(5号民国时期为猪行,13号为江西高安坯刀店老板住宅),2号曾是药铺老板住宅。
五王庙古戏台 在龙船弄的五王庙古戏台残址已改为民居,无法修复还原旧貌,为了记录历史,更好地传承和展示古戏台文化,故移址新建于此,取名“五王庙古戏台”。
上姚家弄 东至徐家街,西至中山北路517号,弄长80米,宽1.8米。宋末,商人姚氏在弄口开米店,故称姚家弄。因与石狮埠对面之姚家弄同名,古改称上姚家弄。13号为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渡埠口 由于里弄靠近里市渡的渡口,由此得名。
凤凰桥《景德镇地名志》记录了一首《地名歌》,其中有一句:“五王打坐三角井,凤凰展翅半边街”。凤凰桥的得名便来源于此。
上黄家弄 西通中山北路,东至弄底,弄长90米,宽1.5米。清末,安徽人黄三毛居此,建一黄家祠堂,故名黄家弄,1973年改称上黄家弄。
槎窑弄 古代是窑场槎窑工人的居住场所,里弄因此得名。
茶园塘 东靠油茶山,西至中山北路东侧,南接徐家街,北靠昌江村菜地,弄长100米,宽1.8米。宋代此处设窑场,附近有一塘,塘边堆放槎柴,故名槎园塘,后窑场迁移,槎谐音茶,习称茶园塘。
韦陀桥 西至中山北路,东至弄底,弄长50米,宽1.7米,以桥命名。桥建于宋,原为石板拱桥,名弥陀桥。明末在桥南建韦陀庙,改名韦陀桥。现修成马路桥,巷在桥头,故得名。
余会新树行 位于韦陀桥2号,临街是店铺,后面有住宅、有庭院、有阳台、有天井,是一个保存较为完好,功能齐全的市级重要历史建筑。民国时期,这是一家卖树木、木材的店铺,由姓余的商人经营,后来徽商将此作为徽州会馆,集会议事。
上陈家弄 东至昌江村菜地,西至中山北路,弄长30米,宽1.5米。明朝,都昌陈氏家族迁于此处,故名陈家弄。1973年改名为上陈家弄。
弄堂是景德镇的特产,是属于景德镇人的。它记载了景德镇的故事,反映了景德镇人的文化、生活方式与心态。景德镇有各式弄堂房子,每种是景德镇作为一个整体的一个部分。阅读景德镇弄堂,就如阅读景德镇与景德镇人的社会历史。要是一个人到了景德镇而没有去景德镇的弄堂走一走,应该要觉得很遗憾的。
景德镇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VIP推荐

免费发布信息,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-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-2
企业名录